
自 2013 年以來,托托沃爾夫便是 Mercedes-AMG Petronas 一級方程式車隊的關鍵人物。身為領隊的他,是車隊近年得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推手。他的成功來自於對自身的表現持續精進、批判反省。
在托托沃爾夫的帶領下,銀箭車隊已然成為 F1 史上最成功的車隊之一,勝場不斷,在賽道上幾乎無人可敵。在 2014 到 2019 年間,世界錦標賽每一年的車手積分與車隊積分排行,共 12 個冠軍頭銜,全部被 Mercedes-AMG 廠隊拿下。路易斯漢米爾頓個人拿下五次冠軍,尼可羅斯堡則在 2016 年為車隊拿下第六座車手冠軍後宣佈退休,由維爾特利鮑達斯接下他的車手席位。在此之前,連續六年拿下車隊積分冠軍的壯舉只有 1999 年到 2004 年間的 Scuderia Ferrari 車隊曾經辦到。在位期間的 12 座冠軍也意謂著沃爾夫在 F1 的歷史地位已經比肩於最成功的車隊領隊朗丹尼斯、法蘭克威廉斯及尚托特等人。沃爾夫成功的祕訣融合了人際往來間的同理心與對完美的追求,他總是不斷鞭策車隊上下所有成員持續朝這些目標努力。他所仰賴的經驗來自於過去成就不如預期的車手生涯。
1972 年 1 月 12 日生於維也納的沃爾夫在去了一趟紐柏林之後,對賽車運動興趣萌生。正值 17 歲的他跟朋友一起到這條傳奇賽道觀賞 F3 賽事,當場愛上賽車運動。「那些年,我在乎的就只有賽車。」接下來的幾年,他也試圖成為一位賽車手。1992 年,托托沃爾夫成為福特方程式賽車的車手,並在 1994 年紐柏林 24 小時耐久賽中奪得分組冠軍。但這位年輕車手動搖了:「我在 19、20 歲開福特方程式時開始注意到一件事,我跟在好友艾利克斯沃茲後方,雖然跟得上,但我發現他開車的方法跟我不太一樣。我跟他不在同一個層次。我意識到自己並沒有那種天份。」盡管如此,在紐柏林的勝利還是為他吸引到一些大車隊的目光,讓他得到進入 F1 的機會。這是他朝思暮想、十分難得的好機會,但他婉拒了。考慮到自己的駕駛天份、身體以及經濟條件,沃爾夫深信自己在頂級 F1 賽事中沒有未來。「我必須務實一點。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專家,所以你必須認清自己的長才,在哪個領域有機會成功。然後朝那個領域精進。」1994 年,沃爾夫為自己的車手生涯劃下句點,將注意力轉移到商務領域。
接著進入著名的維也納經濟與商業管理大學攻讀商業科學。沃爾夫很快就證明了自己對於商業利益與策略有著敏銳的直覺。他在 1998 年創立第一家投資公司。「你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有所熱情,如果只是每天了無生氣地進辦公室工作,想要成功是很困難的。」托托沃爾夫原本的策略性投資重點是擺在網路與科技公司上。然而,在投資買賣的過程中,他終究是回到自己生涯起點-賽車界。
在兩屆 F1 冠軍米卡赫肯南的協助下,他開始培育管理擁有發展潛力的年輕車手, 如當年仍是雷諾方程式車手的維爾特利鮑達斯與未來的德國房車賽冠軍布魯諾史賓格勒。「某種程度上,我是為這些年輕車手提供我當年所欠缺的資源,那就是資產管理的方法與建議。」他也在這一年回到賽道上,在工作閒暇之餘開賽車作樂。2002 年,沃爾夫在 FIA GT 世界錦標賽中奪下一場勝利。他持續在賽道上奔馳到 2006 年。他這一年的成績斐然,賽場內外皆是。沃爾夫在奧地利全國拉力錦標賽拿下第二名佳績,也在巴林 24 小時耐久賽奪冠。HWA 轉化成型隨著 AMG 的賽車部門從有限責任公司轉型為 HWA 股份有限公司,沃爾夫正好能趁著這個天賜良機結合他的兩項嗜好-賽車與投資。他向 AMG 兩名創辦人之一的漢斯維爾納奧弗雷赫特收購了 49% 股份,持有這些股份直到 2015 年。這正是他在頂級賽車運動領域進行策略性投資的起點。
托托沃爾夫在 2009 年加入威廉斯 F1 車隊,並很快地成為隊中的重要人物。他在 2012 年成為這支擁有長久歷史的車隊總監。沃爾夫的關鍵性決策讓車隊正式起飛,在同年的西班牙站取得八年來的首場勝利。對威廉斯車隊而言,如此優異的成果不僅對車隊內部有著重大影響,也讓外界刮目相看。過沒多久,沃爾夫就接到前戴姆勒董事會成員沃夫岡伯恩哈德的電話。在漫長的詳談之中,他們聊到威廉斯這樣的小車隊是如何取得勝利,以及在沃爾夫眼中,賓士車隊還有哪些弱點。2010 年,掛著三芒星徽記的車廠與其團隊也開始參與這項頂級賽車運動,並在 2012 年中國站取得他們第一場現代 F1 賽事的勝利;然而,他們卻無法穩定地拿出競爭力,戰果總是不如預期。為了找出根本問題,車隊負責人雇用托托沃爾夫,提供完整的車隊內部運作詳情,請他分析當時的敗因。沃爾夫認為賓士廠隊不僅是營運預算與人力資源都不如對手,車隊的內部運作與結構組成都必須重新整頓到最有效率的狀態。
Comments